一、宏观经济
1、统计局:一季度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055.3亿元,同比增长4.3%;实现营业收入30.96万亿元,同比增长2.3%。3月末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.3%,同比下降0.2个百分点。
2中央政治局会议: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挑战,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,企业经营压力较大,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,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,外部环境复杂性、严峻性、不确定性明显上升。同时必须看到,我国经济基础稳、优势多、韧性强、潜能大,开局良好、回升向好是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和趋势,要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。
二、金融市场
1、证券日报:3月以来,累计已有35家A股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下发的年报问询函。主要聚焦公司经营情况、资产负债表、重组收益、资产减值、关联交易、商业纠纷等方面。与往年相比,监管部门对财务数据进行了更为严格的审查,并加大了对ST公司是否符合摘帽条件的关注度。
2、央行: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,稳妥推进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范化解;要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,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;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,促进形成“守信受益 失信惩戒”社会信用环境;不能搞偏离实体经济需要、规避监管的伪创新、乱创新。
3、央行等四部门:召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工作推进会。要坚持市场为主、政府引导,坚持鼓励先进、淘汰落后,坚持标准引领、有序提升;要不断完善综合金融服务,推动金融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取得实效。
4、中基协:发布《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》,要求私募证券基金参与DMA不得超过2倍杠杆,参与雪球合约名义本金不得超过基金净资产的25%;私募证券基金投资需满足“双25%”规定;私募证券基金存续规模持续低于500万应清算;同一实控人下的私募证券基金,持有单一股票不得超过流通股票30%。
三、产业聚焦
1、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、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:防风险要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。稳慎周全、妥处存量,不能养痈遗患,也不能引发处置风险的风险。强监管要在完善制度的前提下切实动真、碰硬、亮剑。促发展要在坚守根本的前提下推进稳增长、调结构、提质效。
2、经济日报:尽管“白名单”由协调机制推送至本行政区域内的金融机构,但不可搞成“摊派”,要坚持市场化、法治化原则,由具体的金融机构决定是否放贷,因为最终的风险也由该金融机构承担。对于开发建设暂遇困难、但资金能够平衡的项目,不盲目抽贷、压贷、断贷。
3、河北省:一季度,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517.4亿元,同比增长15%,增速高于全国整体增速10个百分点。其中,出口878.4亿元,同比增长15.5%,增速高于全国整体增速10.6个百分点;进口639亿元,同比增长14.3%,增速高于全国整体增速9.3个百分点。
4、统计局:4月,制造业PMI为50.4% ,环比下降0.4个百分点,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;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.2%,环比下降1.8个百分点;综合PMI为51.7%,环比下降1.0个百分点。
四、国资动态
1、经济参考报:目前,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、增发国债、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在内的多路资金正加快下达。其中,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已完成筛选,涉及项目约3.8万个;全部三批共1万亿元增发国债项目清单已下达,将落实到约1.5万个具体项目,推动6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;超长期特别国债相关发行计划也即将出台。
2、国务院:进一步优化国有金融资本布局,合理调整国有金融资本在金融各行业的比重,加大政策性金融供给,推动国有金融企业差异化发展。集中力量打造金融业“国家队”。加大对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。
3、发改委:下一步,要狠抓政策落实,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要尽快落实到位。推动各个方面多出有利于稳增长、稳就业、稳预期的政策,防范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的“合成谬误”问题,推动各方面政策同向发力、形成合力。
4、中央政治局会议: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,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。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,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,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,确保基层“三保”按时足额支出。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,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,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。
5、财政部:3月,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6295亿元,其中一般债券1946亿元、专项债券4349亿元。1-3月,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合计15739亿元,其中一般债券5040亿元、专项债券10699亿元。